小作坊的生存困境:安全和成本的两难
很多小食品作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本压力。比如做酱菜的小作坊,按标准得有专门的腌制车间,地面要铺防滑地砖,墙面要贴瓷砖,还得装通风设备,这些装修下来至少要几万块;每次进的蔬菜都得送检测机构查农残,一次检测费就要几百块;生产的酱菜还得贴标签,标明生产日期、保质期和成分,又得花一笔钱。要是都按标准来,一瓶酱菜的成本得比现在高 3 块钱,可市场上同类产品才卖 5 块钱,这么一来利润就薄得可怜,甚至亏本。但不做这些,又随时可能被监管查处,去年某地区就关停了 20 多家没达标的酱菜作坊。现在有些地方想出了办法,让当地的大型食品企业带小作坊一起搞集中加工,小作坊租大企业的车间生产,共享检测设备,检测费平摊下来,每家每次只要几十块,还能跟着大企业一起接订单,既降低了成本,也让监管更方便,算是个双赢的办法。
除非注明,文章均由 广西四方食品安全培训中心 整理发布,欢迎转载。